7月13日,由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主辦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及2021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京開幕。相關負責人指出,環保產業應圍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堅持系統提質增效與結構調整優化并重,大力加強技術創新和服務革新,發展安全、高效、節能低碳的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全面提升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質量。同時,不斷拓寬服務領域,主動服務產業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匯聚環保產業的強大力量。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促進電子工業的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標準。本標準規定了電子工業企業、生產設施或研制線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監測要求和監督管理要求。電子工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水污染物排放管理也適用于本標準。本標準將于2021-07-01 實施。
6月9日,浙江省發改委印發《浙江省循環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明確,要著力打造低碳能源體系。加強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不斷提高發電效率,降低發電成本,實現與常規電力同等競爭。繼續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鼓勵集中式復合光伏發展。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4%,光伏裝機容量達到2750萬千瓦左右,風電裝機容量達到641萬千瓦左右,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300萬千瓦左右。
2021年7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到將啟動發電行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7月15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于2021年7月16日(星期五)開市,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全國碳市場建設方案,在市場運行初期,只在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間開展配額現貨交易。根據測算,首批覆蓋的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意味著中國的全國碳市場一經啟動就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
為進一步規范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活動,保護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各參與方合法權益,生態環境部根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組織制定了《碳排放權登記管理規則(試行)》《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規則(試行)》和《碳排放權結算管理規則(試行)》。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轉型已成為我國重大發展戰略。在此背景下,“十四五”強勢開局,碳減排成為環保行業持續不斷的熱議話題,作為循環經濟中流砥柱力量的固廢處置產業,對碳減排貢獻值迎來高期望。
為推進水泥行業全流程、系統化環境治理,提升精細化環境管理水平,堅持源頭防控、過程管控、末端治理全面發力,協調推進減污降碳,有效提高水泥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山西省制定《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方案》,促進環境空氣治理持續改善。工作目標:全省新建(含搬遷)水泥企業要達到超低排放水平,劃的水泥企業可不再實施超低排放改造,2024年12月底前,全省水泥企業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組織排放指標要求:在基準氧含量10%的條件下,水泥窯及窯尾余熱利用系統煙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mg/m3,氨逃逸不高5mg/m。
鋼鐵燒結將成為“十二五”脫硫主戰場之一。鋼鐵行業產生的二氧化硫占社會總排放量的4.7%和工業排放量的5.5%。鋼鐵行業具有相對集中的特點,至2009年已實現脫硫的燒結機僅占總數的7.3%。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至關重要。首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重點聚焦長江黃河流域,將分別對山西、遼寧、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廣西、云南8個省(區)開展為期約1個月的督察進駐工作。
近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發布《全省“十四五”和2021年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及重點任務》。文件明確指出6月底前,完成焦化、水泥、玻璃、陶瓷、磚瓦等行業無組織排放深度治理;嚴格控制火電、水泥、玻璃等行業脫硝氨逃逸;6月底前完成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4個行業VOCs治理提標改造3395家,綜合去除率分別達到70%、60%、60%、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