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生態環境局組織起草了天津市強制性地方標準《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5月1日起實施。
標準規定了鋼鐵和焦化工業中煉焦、燒結、球團、煉鐵、煉鋼、軋鋼等工序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監測和監控要求,以及標準的實施與監督等相關規定。
該標準適用于天津市行政區域內鋼鐵和焦化工業企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鋼鐵和焦化工業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工程設計、竣工環境保護設施驗收及其投產后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管理。
近日,生態環境部等7個部門聯合印發《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對“十四五”時期渤海、長江口-杭州灣和珠江口鄰近海域等三大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等作出了部署安排。
《規劃》立足服務、支撐和保障全省生態環境監管需求,明確了碳監測評估、大氣環境監測、水生態環境監測、土壤與地下水環境監測、物理環境監測、生態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測、應急監測、新型污染物監測及環境健康監測評估、“鄉村振興”戰略保障監測、監測質量監督管理、監測數據智慧應用、生態環境監測產學研用等13項主要任務。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推進PM2.5和O3協同控制,有效遏制O3濃度增長趨勢,加快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綜合整治,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十四五”期間降低10%以上。雙碳目標下,在VOCs高效治理的同時必須兼顧碳減排,重點發展綠色低碳治理技術。“一市一策”“一行一策”等治理方案的編制需求成為VOCs治理行業的有效支撐,檢測與數據管理、治理設施運營服務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最新發表一篇生物科技研究論文稱,工程細菌可將工業污染中的氣體排放(包括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轉化為兩種有用的化合物(丙酮和異丙醇)。該方法可替代現有利用石油或天然氣生產的流程,提供了一種負碳排手段。他們對工業細菌的—種梭菌(Clostridiumautoethanogenum)進行遺傳工程改造,用于合成此前它們無法產生的化合物。他們以一個工業規模的先導性試驗表明,工程細菌能以高效率和高選擇性生產丙酮和異丙醇。
“十四五”是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期,也是儲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難得機遇期。且隨著2021年的各項利好政策落實,2022年還將成為儲能的訂單放量元年。
“雙碳”戰略背景下,大力推進以光伏、風電等為代表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已是大勢所趨。在此基礎上,“新能源+儲能”模式也成為行業發展的共識,儲能行業正步入高速發展賽道。相關機構預測,到2025年我國儲能投資市場空間可達0.45萬億,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1萬億。物濃度不高于150mg/m3。
唐山地區部署大氣污染治理“退后十”工作,鋼鐵、焦化、水泥、砂石等重點行業環保管控力度再次升級,對企業脫硫脫硝、除塵及降低一氧化碳排放工作提出明確要求。7月底前鋼鐵企業煉鐵、軋鋼、石灰工序氮氧化物濃度控制在50mg/Nm3以下,煉鋼統一改用氫氧火焰切割技術,焦化企業二氧化硫濃度控制在15mg/Nm3以下,砂石行業做到抑塵全覆蓋。
注:2021年1-12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唐山位列后十名內,現行《河北省鋼鐵工業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要求煉鐵、軋鋼、石灰工序氮氧化物濃度不高于150mg/m3。
緊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而來,意見為能源行業、能源市場帶來了更系統化、更全局性的部署方案,推動構建以清潔低碳能源為主的能源供應體系,提出了4個方面的統籌意見。
環保在線此前數次探討過雙碳話題,就業界普遍認可的觀點進行過總結和分析。毫無疑問,在碳減排的迫切需求下,多元化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中之重,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支撐能源供給側改革的最終方向。
1月,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生態環境部政務新媒體推出“新年新氣象”系列視頻,展示了各地過去一年的工作進展,以及貫徹落實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的新思路新舉措。
系列視頻中,各地表示,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和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堅定了信心,提供了行動指南。
1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印發《“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工業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為2030年工業領域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其中,碳排放的強度要持續下降。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碳排放總量控制取得階段性成果。污染物排放強度顯著下降。有害物質源頭管控能力持續加強,清潔生產水平顯著提高,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降低10%。